Anastasia` De Neva

Zoe Saldana😁
Amy Adams😚
Karine Vanasse😘
Maxine Peake😌
Alicia Vikander😊

ST铁三角,狼队琴三角.
Spock x Uhura (对没错这对我吃的不过可拆)
Anna x Jacob (Like Crazy)
WW x Steve Trevor
队寡鹰寡!

CC:

前天被这颗即将自行毁灭的小探测器刷屏。似乎一夜之间,大家都成了天文爱好者。不想学某些大拿对此类跟风现象的冷嘲热讽,毫无意义。如果卡西尼的自毁能激发一部分人对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,岂非是积极影响? 

正如某友开玩笑地说过,Star Trek的粉丝大本营就在NASA,放进上世纪6,70年代人类对走出地球的狂热背景,ST和SW两部科幻世界划时代巨著的问世,阿波罗登月成功,旅行者一号的发射,在半个世纪之后看来,仍然让人心驰神往。记得NASA局长在宣布旅行者一号冲出太阳系,进入星际空间的新闻发布会上说的第一句话“Space,the final frontier…”配合着熟悉的ST的BGM,瞬间有种想哭的冲动。这是何其艰难,何其漫长的追求,没有什么显著的经济效益,甚至连科幻小说里常见的,去外星球挖矿的情节都那么遥不可及,而为之付出的成本则高得吓人。据说参与卡西尼项目的研究人员,在它自毁后,将有一半人会被解散。将近30年的辛勤工作,差不多等于一个人全部的职业生涯了,换取的除了供全人类免费分享的知识,以及精神安慰之外,他们还有什么经济收获呢?

我想答案仍然在于个人的价值观吧。你认为人生最重要的追求是什么,决定了你奋发努力的道路该走哪条。对未知宇宙永不衰竭的好奇心,对“勇敢地前往前人未至的宇宙洪荒”的大无畏精神,就像数百年前的哥伦布,麦哲伦们义无反顾的扬帆远航,在陌生看不到尽头的大洋上寻找新的海岸线一样,虽然带着恐惧,却咬牙坚持前方必定有更精彩的世界等着自己。大航海精神和几百年后探索太空的精神就本质来说没什么不同。让哥伦布麦哲伦们名垂青史的,并不是他们从殖民地带回的黄金,而是重新修正世界地图,发现新大陆的空前壮举。

去过两次欧洲大陆最西的罗卡角,站在纪念碑前,刺骨的寒风几乎吹的人站不稳脚,脚底悬崖下,大西洋的浪花不知疲倦地拍打着枯石嶙峋的海岸,极目远眺,蓝灰色的海面一望无边,试想当年的航海家们,到底抱着怎样的勇气才敢踏上那条生死未卜的航线?

在微博上看到有人在直播卡西尼最后的旅程时发的评论“我们到不了土星的”。而后马上有人回复“我们可以的。” 是啊,这一代人不行,不代表我们的子孙,子孙的子孙也不行。几百年前的人类连飞机都不知道,更不用提航天飞机了。保持信心,继续前进,只要人类不整天纠结于彼此锱铢必较的经济利益,非此即彼的宗教冲突,那么终有一天,我们的后代们将有能力踏上外太空的土地,也许还能在茫茫星系间找到精神沟通的外星文明。这是乐观主义的想法。

突然想到一个好玩的问题:如果卡西尼有自主意识,它是否愿意接受自毁指令?还是抗命继续飞向不在人类掌控范围内的外太空?至于结局,但愿不是Star Trek大电影第一部《威者归来》那样惊悚。

评论

热度(8)